讲的是匡衡,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,出身於农民家庭,生活十分贫困。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,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,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,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。某天晚上,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,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,根本没法点灯读书。正当匡衡发愁时,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,正从墙壁的缝隙透过来,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!这下可把他乐坏了,赶紧凑过去借着微光读书。

凿壁借光故事梗概:凿壁借光讲的是西汉农民孩子匡衡,这家伙特别用功读书,但晚上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。正好邻居家天天灯火通明,他就机智地在墙上打了个洞,借着隔壁的光线苦读。后来果然成了大学问家,真是寒门出贵子的典型啊!
匡衡与赵匡胤的区别:这俩完全不是一个人!匡衡是西汉的,而赵匡胤是北宋开国皇帝。很多人容易搞混,其实他们相差上千年呢。匡衡代表的是刻苦读书精神,赵匡胤则是政治军事家。
常见成语主人公汇总:卧薪尝胆是越王勾践,闻鸡起舞属于祖逖,完璧归赵讲的是蔺相如,指鹿为马说的是赵高,滥竽充数当然是南郭先生啦!这些典故的主人公可别张冠李戴哦。
易混淆典故辨析: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和孙康,无颜见江东父老指项羽,而凿壁偷光专属匡衡。这里要特别提醒,《三国演义》里根本没有凿壁偷光的情节,诸葛亮也没干过这事,纯属常见误解!

这个故事简直太励志了!它告诉我们条件再差也不能放弃学习,匡衡家里穷得叮当响,连灯油都买不起,但人家愣是想到凿墙借光的神操作。现在想想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?现代人手机一掏就能看书,反而没古代人用功,真是惭愧啊!关键是要学习匡衡那种把困难当垫脚石的劲头,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嘛。
嘿呀,匡衡可是逆袭的典范!凭着凿壁借光的狠劲儿,他后来成了西汉著名大学者,尤其精通《诗经》,还被汉元帝任命为丞相呢!从一个穷小子到位极人臣,这蜕变简直像开挂。说明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,现在想想,当初那个在墙洞前借光的少年,谁能想到会有这么大成就?所以年轻人更要珍惜学习机会呀。
最容易搞混的就是把匡衡和赵匡胤弄混啦!毕竟名字都带"匡"字。还有人说凿壁偷光是诸葛亮干的,这可就离谱了——诸葛亮住草庐需要凿墙?另外囊萤映雪也常被记成匡衡的故事,其实那是车胤和孙康的事迹。记这些典故就像记八卦,得把人物关系理清楚才行!
现在我们条件这么好,反而更难专注学习啦!古人没电没网都能想方设法读书,我们倒是被手机绑架了。其实可以学匡衡"创造学习条件"的智慧,比如把手机调成专注模式,或者找个灯光好的角落看书。关键是要有那种"哪怕只有一线光也要读书"的执着,毕竟真正的勤奋从来不需要借口对不对?
添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