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远征军作战阶段与主要指挥官

远征军出国作战分两个阶段,啧啧,这段历史真是波澜壮阔啊!第一阶段是1942年,由卫立煌(虽然没到任)、罗卓英指挥,底下3个军由杜聿明等负责。哎呀,最惨的就是这批部队,兵败野人山损失惨重。1943年后,远征军分成两部分:一是驻印军,包括新一军和新六军,指挥官是赫赫有名的孙立人和廖耀湘;二是国内远征军部队,指挥官是陈诚和卫立煌。部队包括11集团军和20集团军,打得相当顽强!

说到朱振民,这位将领的经历也是相当传奇。民国36年回遵义竞选国大代表可惜没成功。第二年,卫立煌和陈铁担任"东北剿总"正、副司令,邀请他担任高级参谋。在辽沈战役中,卫立煌和陈铁前往上海,朱振民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,经过教育后返回家乡。途经上海时还与陈铁商量起义事宜,返回遵义后参与了陈铁的起义活动,这段经历真是跌宕起伏啊!

卫立煌是起义还是投诚

国军十大名将与解放战争著名战役

  1. 国军抗日十大名将简直个个都是狠角色!包括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、第5军军长杜聿明、新38师师长孙立人、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、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、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、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、第74军军长王耀武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。这些将领在日军侵华期间,真可谓不畏生死,杀敌雪耻、百般血战、锻造钢军、血洒疆场,令人肃然起敬!

  2.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将领情况复杂得很。三年解放战争中,国民党政府派遣了多位将领统帅军队与我军作战,不同时段都有不同的指挥官在指挥作战。

  3. 三大战役过程中,哇塞,我军攻克锦州后形势急转直下!长春守敌看到突围无望,守必被歼,在我军攻锦州胜利与强大的政治攻势影响下,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十七日率部起义,十九日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等部投诚,我军顺利解放长春。锦州、长春解放后,蒋介石还坚令廖耀湘兵团与锦、葫地区之敌继续东西对进,企图重占锦州,并令第52军主力抢占营口,想让东北残敌经由陆路或海上撤退,可惜啊,最终都未能得逞。

  4. 国军起义官级最大的将领中,军衔最高的就是:李宗仁、程潜这两位都是一级上将,真是大佬级别的!起义的二级上将有:傅作义、潘文华、邓锡侯、刘文辉、邓宝珊,这些将领的起义对解放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卫立煌是起义还是投诚

相关问题解答

  1. 卫立煌为什么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起义将领?

哎呀,这个问题问得好!严格来说,卫立煌确实不算传统意义上的起义将领,但他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超级重要的贡献哦。起义将领通常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,主动率部阵前倒戈、宣布脱离原阵营并投向我方的军事将领。而在辽沈战役期间,卫立煌虽然与蒋介石的作战方案完全不对付,采取消极应战的态度,但他既没有侧面传递投诚起义信号,也没有直接策动战场起义。更关键的是,东北的国军基本都是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部队,卫立煌想要起义也没那么容易操作啦!

  1. 中国远征军第一阶段为何会兵败野人山?

哇,这段历史真是让人痛心啊!远征军第一阶段在1942年出兵,由于指挥体系混乱,卫立煌都没到任,实际由罗卓英指挥,杜聿明等人带兵。在野人山地区,部队遭遇了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——茂密的原始森林、瘴气弥漫、补给断绝,再加上日军围追堵截,导致部队损失惨重。很多士兵不是战死而是病饿而死,真是太惨了!这也为后来远征军改组提供了深刻教训。

  1. 国军抗日名将中有哪些人后来选择了起义?

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哦!在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国军将领中,确实有不少人在解放战争时期选择了起义道路。比如傅作义将军,这位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在平津战役中率领25万官兵起义,保护了古都北平完好无损;还有李宗仁,虽然他是代总统,但最终选择了与共产党合作;邓锡侯、刘文辉等二级上将也在西南地区纷纷起义。这些将领的选择,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,减少了无谓的伤亡。

  1. 辽沈战役中国军起义对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?

哈哈,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!辽沈战役中的国军起义简直就是神助攻啊!特别是长春守敌的起义,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,郑洞国随后投诚,让我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解放了长春,抽掉了蒋介石在东北的重要筹码。这些起义不仅削弱了国军力量,更重要的是动摇了其他国军部队的军心,使得后续战役中国军士气低落,很多部队都无心恋战。可以说,起义行动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,最终加速了东北全境的解放!

新增评论

轩辕佳觅 2025-11-10
我发布了文章《中国远征军历史与国军将领 解放战争著名起义将领》,希望对大家有用!欢迎在技术解答中查看更多精彩内容。
用户6392 1小时前
关于《中国远征军历史与国军将领 解放战争著名起义将领》这篇文章,轩辕佳觅在2025-11-10发布的观点很有见地,特别是内容分析这部分,让我受益匪浅!
用户6393 1天前
在技术解答看到这篇沉浸式布局的文章,结构清晰,内容深入浅出,特别是作者轩辕佳觅的写作风格,值得收藏反复阅读!